9月12日下午,应国产探花 刘恩涛教授邀请,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赵建新教授在南望山校区东区八角楼学术报告厅作题为《高纬度亚热带海域能否成为未来珊瑚礁的“温度避难所”:以澳洲东海岸和南海北部过去7000年珊瑚发育史为例》的学术报告。学院党委书记刘国华主持会议并致欢迎辞,学院多个学科的教师及学生参加报告会。
刘国华书记主持学术报告
报告中,赵建新教授首先介绍了昆士兰大学同位素实验室的基本情况,随后系统阐述了全球变暖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严重影响,特别是在低纬度区域珊瑚白化与死亡加剧、恢复力下降的现状。赵教授详细介绍了珊瑚礁沉积物样品的采集和分析流程,以及昆士兰大学铀系测年技术,展示了中澳近30年合作以来在珊瑚礁年代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澳洲东海岸和南海北部的研究数据,说明高纬度海洋确实有可能成为未来珊瑚礁的“温度避难所”,但需要保护环境。
昆士兰大学赵建新教授作学术报告
报告现场
赵建新教授的报告内容深入浅出、案例生动,激发了在场师生对珊瑚礁研究的浓厚兴趣。参会师生在问答环节踊跃提问,围绕样品采集与处理方法、珊瑚白化与温度因子的关联机制、高低纬度珊瑚礁生存环境差异等议题,同赵建新教授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交流。整场报告会气氛热烈,赵教授专业而细致的解答赢得师生们阵阵掌声。
报告会尾声,国产探花 刘恩涛教授作总结发言。他衷心感谢赵建新教授为地大师生带来一场学术盛宴,介绍了前沿的研究技术和学术成果,拓宽了师生们科研视野,有利于推动我校海洋学科发展。
刘恩涛教授作总结
赵建新教授简历:
赵建新,昆士兰大学终身教授,实验室主任、质谱中心副主任,长期致力于同位素地球化学与年代学方法开发及其跨学科应用研究,研究领域涵盖前寒武纪壳幔演化、第四纪古环境与古气候、古生态与古人类演化,珊瑚礁地质与生态,以及科技考古等。在国际SCI期刊发表论文450余篇,其中60余篇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赵建新教授曾于1998年获澳大利亚“伊丽莎白女王特聘研究员”称号,2001年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海外杰青”,2011年获澳大利亚学术界最高荣誉之一的“尤里卡”杰出导师奖,2014年当选中国科学院海外评审专家。